标签存档: ClaudeCode

当 AI 10 分钟能交付新人 3 天的需求,现在可能是初级开发者最危险的时候

最近我又在前端项目里高强度使用 AI 进行 Vibe Coding,几乎全程用对话驱动开发,不使用编辑器。有个直观感受:在常见前端业务里,Claude Code 等工具的产出质量≈P5~P6(≈中高级工程师的能力)

AI 不一定能独立把一条复杂业务线打通,但在可拆分的功能级任务上,速度、规范度与最佳实践覆盖度,已足以让“经验尚浅的新人”非常被动。

AI 写代码能力可能相当于 P5、P6

最近 2 个月我都在高强度使用 Claude Code 写代码(使用模型 claude-4.5-sonnet),并且是尝试完全依赖 AI 解决问题,在编码过程中,完全不使用编辑器看 AI 写的代码,都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描述需求、描述 Bug。

整体感受是,AI 写代码可用、好用,特别是在前端领域。就单个功能而言,AI 可以写出相当规范并且考虑周到的代码。

一个印象深刻的案例:我需要在一个有多级列表数据的页面上,添加一个浮动的 Table of Contents 组件,只需要在 AI 对话中说一句“在右侧增加 floating toc,默认隐藏,鼠标hover时展示”AI 即可在

阅读全文 »

掌握这 10 个小技巧,让 Vibe Coding 编程更高效

最近尝试全程 AI Vibe Coding 搭建一个包含前台和后台的业务系统,高强度使用了 Cursor + Claude Code 编码一个月,消耗完 Cursor 500 次快速请求,以及可能几百刀 Claude Code 的 Token。

在这过程中,99% 以上的时间都是在通过 AI prompt 进行修改(比如修改页面上的一个文案 😃),可能少于 10 次觉得描述需求太麻烦了而直接顺手改了代码。

在大概完成了一个可用的系统原型之后,踩了不少坑,也对 Vibe Coding 稍微有了一些体会。

PS. 我也是第一次高强度使用 AI 进行辅助编程,可能并没有一开始就遵循一些最佳实践,以及并没有充分利用 Cluade Code 的一些功能,例如 SubAgent、MCP 等,其中一些问题可能有更好的解决方式。

PPS. 这是一个基于 React + Nodejs,同时包含前后端的项目,所有相关经验都基于相关领域的实践得出。

1. 别让 Agent 重复启动调试服务器:控制调试流程

Agent 在调试时容易重复启动调试服务器或多个实例,这会带来端口冲突、环境状态混乱、资源浪费等问题。…

阅读全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