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度存档: 11月 2025

AI 误诊 macOS IOKIT Bug:ESP32-S3 USB HID 通信调试记录

前段时间想模仿 BLEUnlock 搞个使用指纹给 macOS 解锁的应用,让 AI Vibe Coding 了很多代码,特别是 USB HID 通信以及 CTAP 协议处理部分。

这中间在调试协议时,AI 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来反复调整 USB HID 通信时的 Payload 大小,AI 最终的结论是:macOS IOKIT 在发送数据到 USB 设备时有 Bug,会缺少 1 个字节,所以通过宏定义的方式,将包大小减少 1 个字节来绕过这个 Bug 😂。

当然我是不相信这个结论的,毕竟 macOS 上通过 USB HID 通信的设备那么多,不可能有这么明显的 Bug,周末花了点时间来看看到底是咋回事。

问题表现

在整个通信协议相关代码写完,并且主机和设备通信测试成功之后,在设备端会提示 USB HID 在收到消息时,Payload 大小为

阅读全文 »

当 AI 10 分钟能交付新人 3 天的需求,现在可能是初级开发者最危险的时候

最近我又在前端项目里高强度使用 AI 进行 Vibe Coding,几乎全程用对话驱动开发,不使用编辑器。有个直观感受:在常见前端业务里,Claude Code 等工具的产出质量≈P5~P6(≈中高级工程师的能力)

AI 不一定能独立把一条复杂业务线打通,但在可拆分的功能级任务上,速度、规范度与最佳实践覆盖度,已足以让“经验尚浅的新人”非常被动。

AI 写代码能力可能相当于 P5、P6

最近 2 个月我都在高强度使用 Claude Code 写代码(使用模型 claude-4.5-sonnet),并且是尝试完全依赖 AI 解决问题,在编码过程中,完全不使用编辑器看 AI 写的代码,都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描述需求、描述 Bug。

整体感受是,AI 写代码可用、好用,特别是在前端领域。就单个功能而言,AI 可以写出相当规范并且考虑周到的代码。

一个印象深刻的案例:我需要在一个有多级列表数据的页面上,添加一个浮动的 Table of Contents 组件,只需要在 AI 对话中说一句“在右侧增加 floating toc,默认隐藏,鼠标hover时展示”AI 即可在

阅读全文 »